杀虫灯已被广泛用于水稻种植,其效果到底怎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国大部分地区把米饭作为主食,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所以水稻种植成了农业生产里的一大重头。在种植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害虫的存在,以往杀灭害虫只能依靠农药,这样造成了水稻的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的问题在近些年来农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更加常见,对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概念的深入人心,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就更加的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绿色防治。
杀虫灯是绿色环保产品,在水稻等农业中的病虫防害上效果极佳。它借鉴黑光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经验,通过灯顶部的光电板发电,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中间的蓄电池里,晚上利用害虫的趋光波特性,自动亮起来的灯管会发出一种频振波来引诱害虫成虫,被吸引来的害虫会因为触及到灯管周围的高压电网而毙命。
通过客户的实际应用反馈,结论如下
把杀虫灯安装在地势较为平坦的稻田,用水泥杆、角铁等牢固固定。每5盏杀虫灯,灯光有效控制面积300亩左右,其控制面积以单灯辐射半径110米为宜,杀虫灯安装高度为1.3-1.5米。
杀虫灯使用时间,在水稻害虫初见时开灯,水稻成熟时收灯。每天19:00时开灯,第二天06:00时关灯,每天开灯时间11小时。杀虫灯诱虫种类以鳞翅目害虫为主,同时诱杀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大螟、二化螟等。
经杀虫灯试验示范对水稻螟虫的控制结果为灯控施药区平均枯鞘率百分之4.32,平均枯心率百分之0.79,平均白穗率百分之0.89,非灯控非施药区平均枯鞘率百分之8.67,平均枯心率百分之4.58,平均白穗率百分之5.42,灯控诱杀区枯鞘、枯心、白穗较低。非诱杀区枯鞘率、枯心率白穗率较高。
杀虫灯应用于水稻种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使用,它替代农药杀虫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的防治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既能保证经济效益,使得水稻的生长更加健康,提高水稻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证环境效益,实现绿色无公害。